政協委員: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生物能源產業
發布時間:
2013-03-27
可再生能源正在承擔起補充能源供應缺口、保障能源安全、優化能源結構和保護環境的重任。近日,全國政協委員馬國超提出,發展生物能源應該以一年生草本油脂植物“蓖麻”為主,建立中國特色的生物“能源農場”,不僅可起死回生大量荒沙地、撂荒地、鹽堿地,而且可解決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,讓過去的石油工人變成石油農民,增加農民收入,一舉解決了我國的能源、環保和“三農”問題。
據悉,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加快培育自己的原料基地。美國是以木本植物小油桐和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,目前已經替代了從中東進口原油的30%,計劃在2030年,達到替代從中東進口原油70%的目標;巴西是以甘蔗為主,實行國家能源替代計劃;歐洲以菜籽油為主,德國就已經有1800多座生物柴油加油站;印度、馬來西亞以小油桐和棕櫚油為主;我國以“地溝油”、小油桐和農作物廢料秸稈為主,同時列入了“十二五”規劃。由于地溝油分散廣、回收難、成本高,價格不斷上漲,從最初的每噸80元到如今的6000多元,導致生物柴油的最終出廠價格遠高于石化柴油,國內以地溝油生產生物柴油企業幾乎全軍覆沒。
馬國超表示,對于產業化項目而言,原料是產業發展的短板,它決定著生物柴油之路能走多快、走多遠。馬國超指出,蓖麻含油量居油料作物之首,種植具有耐鹽堿、耐干旱、抗沙化的特性,適應性廣,“不與人爭糧,不與糧爭地,不與地爭水”,蓖麻油作為重要的工業用油已得到廣泛應用,被稱為“油中之王”、“綠色可再生石油資源”,是替代石油生產化工原料最理想的植物油脂。
由于我國專利實施渠道不暢,技術市場不健全。科研單位自己尋找資金建生產線具有很大困難,因而阻礙了高新技術產業化。如何盡快地解決專利產業化,構建生物液體燃料產業鏈成為當務之急,這直接決定著我國生物能源產業化水平能否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,保證我國在清潔能源競爭領域的戰略制高點。為此,馬國超建議:
1.有關部門從國家戰略高度重視蓖麻產業的發展,把蓖麻列入中國最主要的能源替代原料,建立穩定的原料基地,保障生物能源的原料供應。
2.目前該技術已經完成中試,尚需啟動資金在蓖麻種植傳統區域吉林省白城市,建立一條標準示范生產線。建議由國家工信部給予大力支持。
3.希望國家對“能源農場”產業給予高度重視,制訂專項計劃,出臺配套的扶持政策。鼓勵企業積極加大技術創新,包括以技術為重點的財政補貼、優惠貸款、稅收減免等。
來源:人民政協網
相關新聞

推動綠色新能源,共建美好未來